更新时间:1970-01-01 08:00:00
1994年,德波应制片人Brigitte Cornand的邀请,为Canal+制作一部影片,前提是必须由他提供全部素材,自我把关,拒绝任何外界评议,哪怕是好评。他明言:“我既不愿听到,也不允许你们或任何人听到、发表任何评论,哪怕是极尽恭维之词。我绝不愿在无形中赋予任何人对我的作品或行事持有哪怕一丝评判的可能。”对德波而言,本片不单是他留给妻子艾丽丝·贝克-霍(Alice Becker-Ho)的一笔重要遗产(德波深受多发性神经炎之苦,长期筹划自杀,并在影片播出前夕了结了自己),也是对景观的最后嘲弄:Canal+不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吗?他选择对抗性地用电影语言窃取景观的武器并反戈一击。
除了开篇十分钟的作品节选(son art)之外,影片其余部分几乎全由电视档案剪辑而成,穿插德波简短且带有讥讽意味的评注,以一种卡夫卡或雅里式的怪诞游离在恐怖与荒诞之间:没有解说,没有外部观点的介入,只有偶尔冒出的字幕嘲笑着无处不在的碎碎念和虚假的噪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自译023】源见图
下一篇:摊上这么些邻居确实够倒霉的
游戏改编,故事重要还是人物重要
以战为骨,以信为魂
又挖到一部宝藏搞笑解压番❗这也太下饭了❗
以爱为名的暴力结构——结合电影《年少日记》拆解东亚之“爱”
谢谢爱缪的ed,让我有缘遇见矛盾却丰满的,温柔可人的灵魂们
《许我耀眼》分集概括~
IP声量向“内”,价值边界向“外”
圣临山登基:一场兼具美学、深度与温情的国漫盛宴
当角色都变成政治符号,电影也就只剩姿态了
看完剧场版我才知道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
没那么好但还行的碎碎念
把主角请到我家里,整个小区都不用开灯了
做“年轻态”的民国戏
我果然还是不能抛弃电影
冤屈的呐喊
即是残酷现实,也是人生境遇成长。
中国真的很缺编剧
absolutely greatest
带着创伤走下去
一个冷峻诗意但残酷的电车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