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08 04:02:14
奥列克桑德尔·杜甫仁科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影片,以一种近乎滑稽戏的娱乐故事为核心,仅用三天便完成剧本,紧凑而成型。从影片连贯的流动方式中,我们几乎能看到他在纸面上构思时的痕迹;而在这部25分钟的作品里,也已隐约闪现出他非凡的电影敏感性——人物不断在不同戏剧之间穿梭,节奏从未停歇。 理发师的表演尤为出色,几乎完美地印证了贝拉·巴拉兹所说的“面部微相学”,并展示了肢体动作在电影中的强大效力。影片中的蒙太奇处理已不再像其他苏联电影人那样固定;尤其在结尾处,慢动作与快动作的交叉剪辑,预示了杜甫仁科日后可能发展出的诗意风格。而那一秒钟里对整部25分钟影片的闪回剪辑,更是凸显了他独特的电影手笔。 我尤其疑惑的是,他竟用“auteur du monde”来形容摄影师——在当时的电影语境中,这种表述何其先锋,远远超前于后来所有的“新浪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救命啊这部烂得有点好笑了…………
游戏改编,故事重要还是人物重要
以战为骨,以信为魂
又挖到一部宝藏搞笑解压番❗这也太下饭了❗
以爱为名的暴力结构——结合电影《年少日记》拆解东亚之“爱”
谢谢爱缪的ed,让我有缘遇见矛盾却丰满的,温柔可人的灵魂们
《许我耀眼》分集概括~
IP声量向“内”,价值边界向“外”
圣临山登基:一场兼具美学、深度与温情的国漫盛宴
当角色都变成政治符号,电影也就只剩姿态了
看完剧场版我才知道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
没那么好但还行的碎碎念
把主角请到我家里,整个小区都不用开灯了
做“年轻态”的民国戏
我果然还是不能抛弃电影
冤屈的呐喊
即是残酷现实,也是人生境遇成长。
中国真的很缺编剧
absolutely greatest
带着创伤走下去
一个冷峻诗意但残酷的电车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