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10-22 04:03:45
生门是很适合全体人类,尤其是东亚家庭环境生长的未婚未育的人看得.
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最后的曾宪春的那一段.
先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一个中国有那么多的家庭要冒着倾家荡产,失去生命的后果去生一个男孩.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生下男孩对于女性是什么样的概念,又对于男性是怎样的一个概念.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应该有很多人都思考过,但是绝大多的人还停留在"传宗接代"这样一个结论上,不过如果深刻观察过这样的家庭,或者对中国社会有一定的了解.就会发现缘由不会这么简单.
曾宪春在生下这个孩子之前已经有两个女儿,并且这是她的第五次怀孕.也就是说第三次第四次,有绝大的可能是因为知道性别之后选择的放弃.问其原因,曾的丈夫回答:传统.曾宪春说是怕被瞧不起.
传统二字某种程度上就是观念绑架的借口,对于曾宪春这样的男人来说,它当然不介意自己的体系里多一个忠诚的支持者.
我作为一个客家人,对于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曾经我感到很不解,为什么一个家庭里更重男轻女的往往是女性.后来我发现,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生下男孩不一定带来幸运,但是可以避免不幸.这往往是最可怕的一点,如果说站在曾宪春的角度来说,生下男孩可以避免不幸,那这只是她想要在父权社会生存的手段.那这个观点还不足以成为最中心的要素,导演给了一段镜头给小姑子,小姑子泪流满面地说为了这个孩子,所有的人都很辛苦.站在小姑子的视角里,她的目的是为了让哥哥可以有香火延续.这就是最恶毒的一点,在父权社会的规训下,女人也变成了附庸,这其实是最可悲的.
不过很庆幸的是曾宪春比较顺利的把孩子生了下来,不过导演还拍了后续,回到家中,镜头的主人公发生了变化,从曾宪春身上转移到了大女儿身上.而这样的转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里的另一个被裹挟的受害者.大女儿俨然一副孩童模样,但是当母亲从医院回到家里,她却充当了照顾人的身份,忙前忙后的干活.对此,还经常被当作父亲的出气筒.
看到这里,我想到很久之前思考过一个问题;出轨会不会是一种dna遗传下去.
同理可得,一个家庭的女性的命运也是捆绑的,很多女孩的婚恋观和家庭观会无意识的继承母亲.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有好的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媒介告诉女孩们这些母亲没有告诉她们的道理。看清很多现实生活中很难看清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杀人者报告》
下一篇:这是一部让人长结节的剧
游戏改编,故事重要还是人物重要
以战为骨,以信为魂
又挖到一部宝藏搞笑解压番❗这也太下饭了❗
以爱为名的暴力结构——结合电影《年少日记》拆解东亚之“爱”
谢谢爱缪的ed,让我有缘遇见矛盾却丰满的,温柔可人的灵魂们
《许我耀眼》分集概括~
IP声量向“内”,价值边界向“外”
圣临山登基:一场兼具美学、深度与温情的国漫盛宴
当角色都变成政治符号,电影也就只剩姿态了
看完剧场版我才知道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
没那么好但还行的碎碎念
把主角请到我家里,整个小区都不用开灯了
做“年轻态”的民国戏
我果然还是不能抛弃电影
冤屈的呐喊
即是残酷现实,也是人生境遇成长。
中国真的很缺编剧
absolutely greatest
带着创伤走下去
一个冷峻诗意但残酷的电车难题
